《洛阳理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洛 城 遗 韵

话说洛阳的 汤(上)

   期次:第11期   作者:□ 董延寿   查看:171   


  洛阳是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洛阳的汤就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洛阳的汤馆多中外闻名,究其原因和当地的生活习惯有关,和洛阳历史上是一个开放城市有关,和丝绸之路有关,和大运河有关,表面上看喝的是汤,实际上喝的是文化。洛阳的汤文化融合的是历史和现实、融通的是大江南北,链接的是丝绸之路。洛阳的汤文化值得深入研究,洛阳的汤文化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吉尼斯世界纪录。
  洛阳的汤魅力无穷,老少咸宜,妇孺皆喜。洛阳的汤分荤汤和素汤。荤汤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还有由此派生出来的牛肉杂肝、羊肉杂肝、驴肉杂肝等;素汤有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等。洛阳的汤种类繁多,但有一个特点,泡着馍吃,因此对馍很讲究,有饼丝、油旋、锅盔等,都是耐泡的,蒸馍一般不行。滚烫的乳白色高汤、入口即化的肉,翠绿的葱、香菜、红红的辣椒油,筋道的饼,尝上一口,何等的过瘾,这就是洛阳人的幸福——舌尖上的幸福。
  洛阳的汤最讲究的当属牛肉汤,有甜、咸汤之分。甜牛肉汤就是不加盐、不加葱花直接咂着喝,当然也不放糖。高水平的资深“喝家”才这样喝,如此喝法,方能喝出“骨”中之味,“肉”之精髓。据说,这种甜牛肉汤最养人,最壮体。真正的喝家是先喝甜汤,再喝咸汤,甜咸对比,回味无穷,回肠荡气,一天轻松。洛阳人离不开汤,汤是洛阳人的物质食粮,也是洛阳人的精神食粮。
  洛阳的汤讲究喝第一碗,即头碗汤。喝汤讲究的人,起早要喝头碗汤,尤其过去东关大石桥的汤。既要图个好彩头,又要图个好营养。就像到白马寺上头道香一样,图的是吉祥,图的是保佑,图的是顺利。洛阳人勤快,早上汤一喝,马上开始一天的工作,一天之计在于晨,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喝汤是洛阳人工作的发令枪,一碗下肚,万事顺昌。
  洛阳汤馆的汤不是都能甜咸都喝的,能提供甜咸汤的一般来讲都是高水平汤馆。何也?咸汤好办,加盐和调料而已。甜汤不同,要求要有棒骨,脊髓骨等,要熬出没加盐的骨香味。故而,能提供甜咸汤的汤馆是上乘的,是一般汤馆所不能企及的,当然这是一般而论。洛阳的好汤要求肉要鲜,要多,要有棒骨,脊髓骨等,调料要独特,豆蔻、肉桂等不能少,有独家熬制秘笈。这就是洛阳汤的独特魅力。
  洛阳人喝汤中有一个俗语,“混汤吃泡馍”。何意?就是说买一碗汤,几个人喝。这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正常,尤其家里孩子多的,家里负担重的,花一份汤钱,弟兄几个都喝的,特别是老城一带较为平常,大家也司空见惯。因为生活艰苦,自家烙的馍,两毛钱一碗的汤,打出来以后分成若干碗,然后端碗去添汤,虽然肉少,也可能吃不上,但毕竟喝上肉汤了,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那个时代生活在老城的小孩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穷并快乐着。
  洛阳喝汤有一条不成文规定,允许添汤,开始于何时不可考。只要你在这家汤馆买单喝汤,可以多次添汤,直到喝满意为止。全国的小吃,有这一条的不多,而且添汤时葱花、调料像第一碗一样放,味道丝毫不差。这条“规矩”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赢得了许多回头客。做生意者,若都像洛阳汤馆这样厚道,生意一定能做好。
  洛阳的老汤客,喝汤非常老道,一般来讲,老汤客喝汤是有固定汤馆的,不轻易换地方。何也?图个对味。新汤客是打一枪换个地方,填肚子的。老汤客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一个地方,喝顺了、喝美了、喝得劲了,就是它了。正因为此,才造就了一批老字号的汤馆,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老洛阳汤馆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洛阳的汤有浓汤清汤之分,如果不事先告诉打汤的师傅,一般是浓汤,如声明要清汤,师傅会给打不要浮油的清汤。过去生活条件差,缺油水,要的大都是浓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过剩了,大多要的是清汤。洛阳喝汤的灵活,应在管理中借鉴,要人性化管理,尊重管理对象的选择。
  洛阳汤客中,经典的喝家讲究喝汤时加“双椒”,即加双份辣椒。打汤的一听双椒,就知遇住“对手”了,一般不会怠慢,汤肥椒厚。双椒的由来一是源于有人好吃辣椒,也源于过去生活条件差,吃一次饭店,带的“干粮”多,为了助消化,增加食欲,也要多加点辣椒。汤中的辣椒,不光助消化,也是当菜吃的。洛阳的汤也体现了洛阳人的性格——豪爽大气。

洛阳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99次访问,全刊已有132234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