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理工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以人为本 重内涵克难攻坚 以本为本 重落实创新发展
奋力谱写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新篇章

——洛阳理工学院 “示范校” 建设巡礼
   期次:第11期      查看:346   


教学成果集中展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成果展




  2018年是学校的“示范校建设攻坚年”。学校党委行政认真研究新精神、新要求,紧扣示范校建设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以人为本、重内涵克难攻坚,以本为本、重落实创新发展,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不断理清思路,持续精准发力。

突出目标引领,强化制度保障
2016年9月、12月学校先后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规划(2016-2020)》 《洛阳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洛阳理工学院进一步加快示范校建设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示范校”建设是学校抢抓高校分类发展机遇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和重要共识;是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明确示范校建设工作着力点2018年1月,学校对全校各单位开展示范校建设全面考评。通过校内分年度、分指标、分部门的评估,结合校际间对比研究,形成 《洛阳理工学院 2017 年示范校年度考评结果分析报告》。召开中层干部大会,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刘国际作 《再思考、再落实、再发力、再提升,开创示范校建设工作新局面》 的报告,明确学校下一阶段示范校建设的工作重点:通过建立机制,解决校内转型发展工作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应用型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工程化和国际化、应用型科研队团队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全方位构建等关键问题。
  (二)强化示范校建设目标任务落实一是召开学校转型发展战略研讨会;二是建立示范校建设全面推进机制;三是制定示范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四是做好示范校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五是强化目标管理、层层传导压力;六是强化制度建设、压实工作责任。通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压实责任,引导干部将主要精力和智慧聚焦到“示范校”建设上,在深入思考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实干担当上下功夫。
突出以人为本,强化以本为本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以本为本,将本科教育教学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在育人理念、合作机制、组织方式、实现路径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探索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新生态。
  (一)加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逐步建立一是着力深化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治理结构。学校、院(部)全部建立了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吸纳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重大事项。学校与洛阳市政府、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采用PPP模式共同组建机器人学院,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开发、师资培训等重大事项。
  二是着力深化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建设意见》,新调整的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和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等5大集群全面对接建材行业和洛阳“565”现代产业体系中的11个产业集群,强力实施“大舰战略”。为拓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各个学科专业集群积极开展“微专业”建设的大胆尝试。每个微专业一般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知识+实训操作”三部分、共96个课时的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训环节教学。目前,共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集群的“创业管理”、电子信息技术集群的“人工智能”和文化创意集群的“虚拟现实文化创意设计”三个微专业在建设之中。
  三是着力深化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专业设置动态化。制定 《洛阳理工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对有一定市场需求而规模过大的专业进行招生数量限制,招生计划向转型发展示范专业倾斜,逐步淘汰就业率差、社会贡献度不高的专业。2018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5个应用型、新兴战略专业,停招金属材料工程、安全工程、广播电视编导3个本科专业。
  实施专业建设社会化。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定期召开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2018年投入80万元,重点资助10个转型发展示范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试点专业已经启动。
  实施人才培养多元化。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为例,各专业均构建了“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企业学习1年。通过杨森工业机器人“卓越班企业实习”“课程置换”的方式联合培养学生近200名。
  实施课程建设开放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进行课程改革,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洛阳理工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意见》。2017年入选教育部20所“混合型教学试点院校”。2018年,投入专项资金重点资助10门应用型课程、10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018年6月,承办中原在线课程
联盟第二届年会;7月,选送30门课程参加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评审,最终入选4门课程,位居10所示范校之首。
  实施教材开发立体化。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应用型教材建设指导意见》,校企合作编纂体现行业发展方向、对接企业生产新工艺、新要求的教材25部。承办河南省第二届应用型教材建设研讨会,立项资助14项教材开发建设项目。
  实施实验平台建设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实验平台18个,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综合实验平台、机器人运动控制与传感实验室、大数据应用超级平台等8个平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综合实验平台、智能制造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等10个平台正在建设中,实现了实验、实习、实训教学的有效衔接。建成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基地56个,场地面积达8.3万平方米,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0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6个。2017年,学校“工业机器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获批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一年来,学校共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168个,达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8项;学生赴校外实习基地总计15353人次;学生参与校企共建项目421人次;累计510名企业技术人员指导14770名学生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以应用型专业建设为核心的专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就业为导向的招生计划结构调整制度,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企业、产业、就业等相对接的动态调整机制已经基本形成,高素质人才培养新体系逐步建立。
  (二)政产学研用结合,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加强学科建设。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以5个省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通过有计划地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遴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校级培育学科,形成省、校二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2018年5月19日,作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新材料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组织会召开2018年学术年会。
  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先后修订印发了 《洛阳理工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业绩计算办法(试行)》的通知》、《洛阳理工学院科研及社会服务业绩奖励办法(试行)》 等政策文件,强化应用型科研导向。
  三是推进校地合作。积极落实与洛阳市政府签订的 《产学研用合作协议》,与洛阳市等60余家地方政府、产业集聚区、企业单位开展政企产学研合作,成立“洛阳理工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加大偃师智能装备创新协同研究院、洛阳市科创绿色建材研究院和洛阳理工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的建设力度。
  四是重视专利工作。学校2017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371件和209件,分列全省高校第10位和第8位。发明专利授权133件,发明拥有量246件,在全省高校中分列第6位和第8位。
  五是主动服务行业。受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委托,学校承担了 《中国工业史 · 建材工业卷》300万字的编纂工作,抽调13名教授、博士、专家组成编写组。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大纲》 终审会在学校隆重举行。此书将全面梳理从远古到新时代,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辉煌成就,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六是发挥智库作用。先后主办或承办第八届中原智库论坛、河南省第五届创新驱动论坛等7次大型学术会议。学校积极投身洛阳市“9+2”工作布局,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古都文化研究中心”在校内揭牌,学校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
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逐步成为了洛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智慧库”。
  (三)政策引导激励并举,师资队伍能力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出台配套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修订、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引进、送培高层次人才待遇及考核管理办法》 等文件,提高人才待遇,强调考核,完善配套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积极服务学校示范性建设。一年来,引进高水平博士18人,入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推荐河南省第三届政府特贴专家1人、洛阳市第九批优秀专家28人。
  二是实施“十三五人才工程”,重视引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按照学校“十三五”人才工程的意见,采用柔性引进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先后聘任中原学者、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继生、洛阳白河书斋晁氏藏书博物馆馆长晁会元等企业专家为学校讲座教授。聘请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Tiina女士、Juha先生等11人为我校客座教授。从企业引进6名高技能人才作为应用型专业带头人,聘请78 名企事业专家作为我校业界导师、校外导师。从校内遴选7名专业建设首席教授,选拔培养31名校学术技术带头人,作为相关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
  三是重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遴选了60个工程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基地,129名教师赴相应的基地参加实践锻炼。
  四是重视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依托中芬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校项目,邀请芬兰专家对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350余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芬兰应用技术教育”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面向未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翻转课堂及数字化技术多媒体课堂》 等8个专题。14名教师将前往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4天的“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发展模式及应用型研究”课程学习。
  五是重视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加大教师参与工程与社会实践、“双师双能”型教师、科研开发、服务社会能力、指导学生科技制作、校企合作等应用型成果在职称评价体系中的份量和比例,将“45岁以下专业课教师须具有半年以上的工程和社会实践锻炼背景”作为必备条件。
  六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开展“我最喜爱的任课老师”“十佳最美教师”评选,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一年来,教师荣获厅级以上荣誉表彰42人次。获批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6项,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
  通过教学评价、薪酬激励、职称评定等制度改革,极大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学校专任教师1337人,生师比19.29:1,双师双能型教师736人,占比55%;双师双能型教师中具有行业任职资格及工程背景 424 人,占比57.6%;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309人,占比23.1%。
  (四)强化改革力求实效,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稳步提升一是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按照“覆盖全面、融入专业、强化实践”的基本思路,落实课内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列为必修模块,出台 《洛阳理工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
  二是发挥大学科技园育人功能。学校大学科技园是省级科技园,今年5月被确定为“第五
批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2018年,与洛龙区人民政府、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四家单位共建加速器,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科技园和中白工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河南双创基地(洛阳)管理创新联盟”,联合深圳大学创业学院等43所高等院校、47家政府与企业共建“中国地方高校深创联盟”。截止目前,正在培育科技型企业75家,创业项目100余个。一年间,入孵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总收入达到3451万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
  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成绩显著。2017年我校学生共有473项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55项。2018年前9个月,取得国家级奖励47项。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271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占比50.17%,其中与专业相关的1065份,占比19.66%。目前,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已有3111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占比57.5%,较去年有大幅提升。
  四是就业质量逐年攀升。学校坚持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调查报告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周报制度,积极开展就业重点单位回访。及时召开年度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和推进会,制订年度就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类校内外招聘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就业帮扶,在全校开展GYB培训,建立就业创业证登记台账。设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建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专项教科研活动。出台毕业生就业工作系列文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水平、就业质量指标与内部考核评价挂钩。截至目前,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07%。
  (五)坚持开放办学,校际交流渠道持续拓展一是重视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全方位合作。2018年1月,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从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二是重视“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2018年4月,聘请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大学合唱指挥、绘画专家,在艺术设计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的讲授相关课程,深受学生好评。5月,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分别到访学校,就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专家访学、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多方面展开深入沟通。
  三是推进中芬示范校建设进程。落实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共建中芬应用型大学示范校建设。一年间双方校长实现互访,就建立TAMK-LIT培训基地、派送骨干教师赴芬兰进行“国际高等教育职业教师”资格培训、交换生项目等全方位合作细节展开深入商谈,并将双方合作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突出经验总结,强化辐射效应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及时总结服务国家建材行业发展战略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亮点做法,积极主动向社会宣传推广。建立“洛阳理工学院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洛阳理工学院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微信公众号、在校园网站上开辟“示范校进行时”专栏。一年来,还先后在 《中国教育报》、《教育之弦》、《中国建材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 等国家、省市媒体刊发涉及人才培养、行业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文章303篇。积极参加教育部等举办的各类活动,不断扩大学校在国内外影响力,强化示范辐射效应。2017年10月,校长刘国际在中芬应用型高校创新及合作交流会上做 《探索中芬示范校建设模式,服务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 的经验交流发言;2018年4月,党委副书记陈岩在中芬应用型高校创新及合作交流会上做 《中芬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模式与合作展望》 的经验介绍。2018年5月到8月,副校长王晓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产教融合与企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做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融入行业求发展》 的报告;在第三届海峡两岸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论坛做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机制,推动应用型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的专题报告。
突出品牌意识,强化重点突破
       学校将突出品牌意识,强化重点突破,发挥优势、聚集资源,着力打好“四张品牌”:以做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打造人才培养品牌,以做深中芬示范校建设和豫沪合作为抓手打造开放办学品牌,以做大“一带一路”国家教育服务为抓手打造服务行业品牌,以做好郑州大学洛阳研究院为抓手打造服务地方品牌。
  (一)人才培养品牌——做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大学生科技创新一直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靓丽品牌。2015—201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8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12项。在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中,2次捧得河南省“优胜杯”。2018年前9个月,取得国家级奖励47项。在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中,2次捧得“优胜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 《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 中,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组中排名第192位,河南省第8位。这是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丰硕成果。
  (二)开放办学品牌——做深中芬示范校建设和豫沪合作学校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共建“中芬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校”项目,通过2年的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规模化、制度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学校开放办学的一张名片。“中芬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校”建设工作得到了芬兰教育及科技部长拉森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希望双方不断完善合作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升华合作关系,起到宝贵的示范作用。全面落实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署的 《战略合作协议》,10个月间,先后选派骨干教师、管理干部37人前往上海学习交流,其中半年期挂职锻炼15人。目前,双方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实现相互开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领域都已展开深度合作。
  (三)服务行业的品牌——做大“一带一路”国家教育服务学校先后当选中国—东盟建材合作委员会副主席单位、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副主席单位,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培训专业委员会落户学校。2018年1月,学校成立“洛阳理工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先后前往孟加拉国、伊朗、阿联酋、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国建材“走出去”培训项目洽谈。中国建材“走出去”第一个实质性项目——孟加拉砖瓦升级项目已经完成教材编写等准备工作。2018年7月,学校被河南省商务厅推荐为开展援外培训项目单位。2019年5月和7月,学校拟开展孟加拉墙体材料生产线升级改造技术培训班、埃塞俄比亚建材工业发展管理研修班两个援外培训项目,为下一步申请国家援外培训基地奠定基础。10月12日,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亚太中心执行主任许宁宁,河南省商务厅国际经贸关系处正处级调研员李惠、副处长杨军岐,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河南联盟领导莅临我校,深入研讨学校与东盟十国开展教育合作的机遇与渠道。许宁宁理事长还做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与东盟合作专题报告会。省商务厅国际经贸关系处还就学校举办援外培训具备的基础条件开展了实地考察。
  (四)服务地方品牌——做好郑州大学洛阳研究院2018年6月,学校与郑州大学、洛阳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郑州大学洛阳研究院,充分发挥郑州大学学科、人才等优势,洛阳市政府出资4000万元,由学校筹建并协调运营,按照“市校联合、优势互补、市场运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围绕校地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共同促进洛阳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用合作的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技术转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
  学校将牢牢坚持“让政府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受益”的办学理念,深化“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按照“强化基础、强化特色、强化应用、强化协同”的建设思路,聚焦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五大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以人为本、重内涵克难攻坚,以本为本、重落实创新发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奋力谱写光彩的“洛理”篇章!


洛阳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96次访问,全刊已有1322289次访问